福建名医第一山——烟台山-亚博电竞官方网址

insert title here
  
亚博电竞官方网址-亚博yabo投注网站  

亚博电竞官方网址-亚博yabo投注网站 > 魅力榕城 > 人文底蕴

福建名医第一山——烟台山
发表时间:2013-07-14 来源: 福州晚报

  在福建,再也找不出哪座山,像烟台山那般出过如此众多的名医,在福建近代医药史上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

  记者 刘琳 文/图

  从晚清开始,烟台山名医汇集,既有能流利说中国话的外国西医,也有揣着国外文凭的中国西医;既有从中医世家走出的悬壶济世高手,也有开创一代盛名的中西医结合大家;既有名医,更有医学教育家、活动家、慈善家……

  【中医名家】

  晚清,烟台山中医名家辈出。前以王昙、蔡溱为代表。王昙,自幼随父习医,及长医道精湛。1871年因以几帖汤药,治好闽浙总督李鹤年之母久病难愈的固疾而名声大噪。蔡溱,举人出身,医术高超,三剂药即能让重症霍乱者痊愈。后以林斯琛、郑宗洛、蔡人奇、林英藩、林如阔等为代表。

  林斯琛(1870—1924),仓山林浦人。15岁始习中医,拜周翊西为师。1894年移居下渡开业行医,颇有名望。后边行医边从事推翻满清革命斗争,曾任福建同盟会总干事,并先后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和福州光复之役。后任闽都督府参事员、闽都督府政务院副院长、福建盐政督办。1922年辞职回烟台山继续行医,直至1924年病逝。

  郑宗洛(1878—1959),仓山高湖人,早年随义序乡黄紫庭学医,尽得所传,曾开业于仓前山下藤路,与名医林心斋齐名。郑宗洛治病善以平淡之方得到奇效,病家十分信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中医药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福州市第二联合医院院长。

  林如阔(1894—1976),仓山盖山盘屿人,11岁时随祖父、父亲学医。30多岁时迁居仓前山仓前路开业行医。林如阔从事中医正骨70多年,医术精湛,擅长治疗老年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复杂性骨折合并症等骨伤科疑难病症,他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骨折,疗效显著。对陈旧性骨折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不少人经他妙手正骨,扔掉拐杖行走自如。曾任福建省中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福建省人民医院骨科顾问等职。

  林英藩(1901—1974),仓山盖山镇后坂人,13岁随父习医,20岁独自行医。1956年,林英藩与郑孙谋等人在仓山下渡共同组建福州市第一联合医院,即今仓山区医院。20世纪60年代初,林英藩被评为省名老中医。

  生于烟台山、居于烟台山的名医还有许多,有“杏林活菩萨”美誉的郑孙谋也曾在山间开设诊所。

  【西医大家】

  晚清,福建第一家西医综合性医院诞生在烟台山前。即为1849年英国人创建的“海港医院”。1866年,英国基督教会在福州创办“福州塔亭医院”。后来,又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所西医妇科医院——马高爱医院。随着洋学堂越办越多,不少学生选择出洋攻读医科,涌现出不少西医大家,代表人物为许金訇、王兆培、王中方。

  许金訇(1865—1929),烟台山人,从毓英女中毕业后,进入马高爱妇科医院习医,1884年秋到美国威斯利安大学学习,是福建省第一位出国留学的女学生。1888年毕业后又进费城女子医科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1895回烟台山,任马高爱医院医生。她医术好,对病人细心诊治,渐有声名,后出任院长,她也因此成为福建第一位西医医院的女院长,1899年,许金訇调到福州圣教妇孺医院当院长。今年5月11日,本报曾以《福建第一位美女海归的传奇人生》为题,报道了许金訇不平凡的从医历程。

  王兆培(1890—1989),福建漳浦人。先就学于漳州中西学堂和漳州府中学堂。1906年,进入鼓浪屿救世医院医学专门学校。翌年,王兆培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在医院从事反清革命活动,遭通缉,避难于台湾。在台期间,一边入总督府医校习医,一边创建同盟会台湾分会。武昌起义后,回漳州组织学生军,协助革命党人起义成功。1912年3月,进入东京慈惠医学专门学校学习,被选为福建留日学生会会长。1916年毕业后,先后在东京慈惠医院、帝大医院担任医师。1918年王兆培定居福州仓山陶园里,在福州清乡处任医师,翌年因支持“五四运动”被撤职,在家中开设兆培医院。1943年,与王灼祖、陈光桦等人利用日本博爱医院旧址,成立合组医院,方便台江市民就医,名重当时。

  王中方(1913—1969),仓山下渡人,先后获燕京大学学士、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曾任福州协和医院内科医师,马限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福州分会理事兼内科学会主任委员、福建医学院教授兼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对消化内科造诣尤深。

  烟台山间,还有不少毕业于国内医科学校的行医者,在这里成长为西医大家,其中以王灼祖、陈国清、何祖焕最为著名。

  王灼祖(1892—1983),福建仙游人,12岁到福州求学,先后就读于福建高等学堂、北京协和大学医科、山东齐鲁大学医科。1923年至烟台山塔亭医院做医师。1926年在烟台山对湖家中开办灼祖医院。王灼祖也是中西医结合大家,收集了许多单方、验方,针对不同的病症,采用中医或西医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收到奇效。新中国成立后,王灼祖先后出任福州市卫生局副局长、福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福建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任福建省中医药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福建省红十字会副会长。

  陈国清(1908—1980),福建闽侯人,父经商有成,以所得在烟台山岭后望耕里盖酒楼,全家于1922年迁居仓山。陈国清先后就读于英华书院、燕京大学医学预科、北京协和医学院。1938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上海妇孺医院内科主任、福州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后在仓前山开办陈国清诊所。新中国成立后,陈国清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福州分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卫生防疫站站长兼福建省流行病研究所所长、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等职。

  何祖焕(1912—1963),原籍福建晋江,生于福州,居于烟台山。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博士,先后在上海仁济、沪东、中美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抗战期间曾任新四军七师卫生部外科医师。1947年后曾任杭州广济医院外科主任及福州柴井医院、合组医院、塔亭医院、福州市第二医院外科主任、福州市第二医院院长。在治疗骨结核和开展股骨颈骨骨折三叶钉固定、胸腰椎骨骨折钢板固定术等方面有突出造诣。长期兼任福建医学院教授,讲授《骨科学》。

  烟台山出的名西医还有许多,如福州当时著名的眼科医生李学义、著名的牙科医生林学智等,都分别在烟台山间开设诊所。

  【医界活动家】

  烟台山盛产医学活动家,蔡人奇就是其中之一。

  蔡人奇(1872—1951),仓山下渡人,自幼习医,后曾中秀才,目睹清廷腐败,无意仕途,投身反清革命,曾编著《闽警》一书,揭露日本侵华阴谋,激起国人反清反日斗志。辛亥革命时,协助林述庆发动镇江起义。1912年回闽,边教书边行医。

  1914年,袁世凯提出“废止中医,不用中药”主张。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出台“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以及旨在消灭中医的“六项措施”,激起海内外中医药界和社会人士的极大愤怒和强烈反对,蔡人奇与刘通等代表福建中医师赴南京请愿,迫使国民政府停止执行并撤销原决案。1931年中央国医馆创设,蔡人奇在闽积极奔走,创设中央国医馆福建省分馆,并任副馆长。1933年8月,福建省国医分馆主办《国医公报》,蔡人奇任主编,内容有中央国医馆和福建省分馆的法令、公牍,以及学术讨论、实验等,反映当时省内外中医药界的动态。

  林斯琛、王兆培、王灼祖也是全省或全市医界领袖。1922年,林斯琛发起组织福建省中医学会,并被推为会长。1932年,王兆培与王灼祖等人发起并创设组织福州市医师公会,王兆培连任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理事长。

  【医学慈善家】

  烟台山名医有扶危济困之传统。

  蔡溱行医有一个习惯,遇贫穷之人必资助其治病,救人无数。他一生乐善好施,凡是亲朋戚友中无力娶亲者,他都解囊相助,帮其完婚。

  1936年,蔡人奇在家乡下渡郑厝祠开设中医诊所,并在巷头街福记中药店挂牌设诊,一直坚持对贫苦群众免费施诊。

  王兆培也有一副菩萨心肠。1922年,福州霍乱蔓延,仓山地区有许多人染病身亡。王兆培在自己创办的兆培医院内设立施诊部,为民众免费注射防疫针,并在夏天施茶,宣传卫生常识,有效地控制了仓山地区的霍乱蔓延。1927年底,见福州吸食鸦片者越来越多,王兆培主动兼任福州戒烟医院院长,帮助治疗吸鸦片者。1933年,见鼓楼不少病人需跨江来烟台山找其看病,为方便患者,王兆培在肃威路设城内分诊所,每天下午门诊,贫不计资,深受赞誉。日本侵华期间福州第二次沦陷,王兆培避难永泰山区,生活十分贫困,但他仍对抗日游击队员和负伤群众实行免费治疗。

  1942年.福州鼠疫流行,死者不计其数,当时省立医院因抗战迁离福州,而防治、收容鼠疫病人非个体医生所能承担。王灼祖与王兆培等人挺身而出,组织福州市医师公会,集资筹办“时疫医院”,王灼祖四处奔走,终使医院于10月正式开业,王灼祖任院长。他不顾个人安危,以带扎裤脚袖口,穿长靴,戴手套,深入病人家中抢救。当时医院初创,资金十分困难,王灼祖自愿义务工作,不取分文报酬。王灼祖生活十分俭朴,将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接济贫苦群众,平时行医遇贫苦患者,从不计诊费,德技双馨,享有极高声望。

  1946年福州鼠疫流行,陈国清不顾自己受传染的危险,坚持在义庄里、程埔头、仓前一带抢救病人,经过他抢救治疗,大部分病人得到痊愈。

  【医学教育家】

  从晚清开始至1949年,烟台山名医还兴起了办校热。

  1899年,许金訇在担任福州圣教妇孺医院院长期间,在院内创办了福建历史上第一个医学院,专门培养社会急需的西医。

  1920年,王兆培见当时福州科学接生人才奇缺,许多妇女死于分娩,遂在烟台山家中开设的兆培医院内设立产科讲习所,无偿培养助产士,至抗战前夕,因局势动乱而停办。

  1931年,蔡人奇参与创办“私立福州中医专门学校”并任校长,他极重视学生经典理论学习,聘请名师讲授《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又有所革新;衷中参西,开设生理、解剖课程;注重直观教学,购置解剖学教具,中药课无论是常见药材还是贵重药材,均由授课老师带来实物详为讲解;主张医理文理相通,因中医古籍深奥,古文一门至关重要,蔡人奇聘请一前清举人讲授古文;重视临床实习,在第三年至第五学年安排学生在各名医诊所实习,学生毕业前还要在“福州述善社”附设诊所诊病。蔡人奇自己讲授妇科学,编著《妇科讲义》作为教材,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条分缕析。学校管教学生甚严。该校学制5年,前后共办3届,毕业者100多人,多为福州医林骨干。1936年,学校还创办了《医铎》杂志,蔡人奇亲任主编,号召中医学者钻研祖国医学,发扬祖国医学精萃。

(责任编辑: 陈乙鼎)
人文底蕴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联盟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亚博yabo投注网站的技术支持:福州市邮政局科研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