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电竞官方网址-亚博yabo投注网站 > 专题活动 > 十年,“书香榕城”的殊荣 > 文说翻卷十年
出身于农村非耕读门第的我,在接受初、中、高等教育及走上工作岗位时,有幸得到诸多十分优秀的导师的教育与指点,从此爱上了读书和写作,并取得些微成绩。2009年10月,市委文明办、市读书月组委会评选我与家人为“书香人家”,是一生中很荣耀的一件大事。
许多书友问我是如何将读书进行到底的?就我个人总结,以为读书需要动力和毅力作支撑。有了动力就能使读书自觉自愿永不停歇;有了毅力更能让读书不弃不舍持之以恒。动力与毅力的形成,源于阅读的兴趣与目的。没有兴趣、目的,就不可能将阅读作为生活的一种常态而坚守终生。
一
兴趣在于从小的培养,目标在于人生志向的确立。记得我在读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张立光老师见我下课后无所事事,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让我阅读。第一本书叫做《苦儿流浪记》,是法国一个作家写的儿童长篇小说,我被书中的小主翁深深吸引,并为其不幸遭遇而悲戚伤感。接着,立光老师又给我《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书作为课外阅读,我同样被书中的故事所迷住。立光老师还要我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复述一遍给他听。开始我不懂这是为了什么,长大后才知道这是训练我的记忆力和口才表达能力。大概从那时起,我的读书兴趣被培养出来了。进入中学时,又遇到教我语文的好教师周悟非老师。为了培养我写作兴趣,他选了许多美文供我阅读,如白桦的《白杨礼赞》,和谷岩的《枫》,郭风的《荔枝蜜》以及周老师自己写的、发表在《热风》《福建教育》上的《武夷山颂》等散文。我被一篇篇美文所吸引,那优美的词句,隽永的意韵,让我痴迷陶醉,浮想联翩。大约从那时起,我也学写散文来。记得有一篇散文叫《钱塘江潮颂》,被语文老师看到后大加赞赏,在上面还专门写了一段批语,建议在校黑板报上发表供同学们学习欣赏。谁知还没高兴几天,“文革”爆发,“大批判专栏”上出现批判这篇散文的大字报,“小美文”一夜之间变成了“大毒草”。更要命的是,我和几位文学爱好者还自费“创办”了一个叫《海燕》的“刋物”,上面刊发了我的一篇题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散文,也被翻抄出来供大家大批判,并与《三家村夜话》联系起来,成为呼焕“资本主义复辟”的大毒草。至此,我不敢再写作了,阅读也转入“地下”暗中进行。
直到“文革”结束进入师大读中文专业时,读书的兴趣、爱好,像“星星之火”顿时复燃起来。但必须强调,对我阅读起到“质”的变化的有两位导师,一是教我外国文学的李万钧教授,他能从古希腊诗人一直讲到现当代文学,而且从不翻教案,对每一部作品都能如数家珍地评介叙述,这让我惊叹不已,总想像李老师那样,把海量的外国文学都“搬”到我的脑子里。另一位导师则是教我写作的孙绍振教授。他的博学、睿智、敏捷,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让我痴迷,以致后来他每出一部书就买一部。特别是《文学创作论》的出版,里面对中外名著的分折与点评,都是独到的,在此外的书籍中读不到的。因此,后来他修订本《审美形象的创造》一出版,我又买了一本放在案头百读不厌。我做梦都在想,人的一生如能学到李、孙二大师的一半知识,应该不虚为世上走一回了。
二
多年以后,我在读书写作上有了一点儿小名气。张立光老师闻讯后,专门打来电话,抑制不住兴奋,一面赞扬一面要我坚持下去,读更多的书,写出更多的好作品。周悟非老师更是激动不已,竟不顾年事已高,亲自登门要我谈谈如何读书怎样自学的“经验”,弄得我好生尴尬不胜惶恐。为了不让老师满怀希望而来揣着失望而归,我灵机一动变所谓的“求教”为师生共同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读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除了从小培养外,还要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周老师对读书的动机、目的进行分类,共分出六种:一是遵循“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名言而读书,通过广泛阅读,求真问道获得真理,为国家为社会谋变革作贡献。这是胸怀壮志的“形而上”的阅读。二是为了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将读书与自我修炼结合起来,在一次次丰美的文学滋养中,邂逅自我重建生命,达到心灵的洗礼人格的提升。三是求学达到求职,以改变自已的命运。古代人是为了考中进士谋得一官半职以光宗耀祖;现当代人是为了考进高等学府,学成后或成专家、学者、教授而为社会去创造、发明,或获一个职位谋一份好职业以养家糊口。后一部分人属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式的读书,芸芸众生大都以此为奋斗目标,达到之后忙着赚钱再也不用读书了。四是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而坚持读书学习,以不断丰富知识而充实自我。科研人员、教师医生、文学艺术家、司法津政人员等都属于这一类。五是怀有藏书家理想的人,花巨资收集古今中外书籍,尤其是海内外孤本。他们以收藏为乐,收集各种版本建自己书库。这部分人不多,但对文化积累却做出了巨大贡献。六是消遣类的读书人,过去有武俠、言情小说迷,随着互联网兴起,又产生一批网络阅读迷。这些人没有什么阅读目的,纯粹为了消遣解乏或消磨时光……
周老师与我探讨阅读的动机,目的是要我选定其中一种,作为一生奋斗目标,争取做出成绩以报师恩。他见我犹豫难决,就建议我选第四种,与自己专业结合起来读书,一定会在本领域内做出贡献。我没有明确答应他,只说我会遵照师训往这方面去努力,下决心将阅读进行到底。
三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所从事的专业是文艺创作。与我来往的,几乎没有一个不爱书如命的朋友。在艺术创作研究所任专业作者时,领导我的是马书辉所长。他阅读明史后,创作出新编历史剧《洪武鞭侯》,参加福建省戏剧会演获创作一等奖,《剧本》刋发表,引起极大反响。他除行政工作外,还读了大量的历史书,创作了五部长篇历史小说在境内外出版发行。我在连任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期间,有幸与黄安榕主席共事十年。她与其夫文史专家、全国唯一特聘的郁达夫研究员陈松溪一样,也是个读书迷,家里各个房间,除了书籍还是书籍。夫妇俩不但读书还写书,陈松溪研究员在报刋杂志上发表了不少于百万字的文章;而黄安榕接连创作出版了《蒲风传》《云海长河》《立雪传人游嘉瑞》等多部传论体长篇小说,总字数在300万字以上,在社会上产生极好影响。
在这些导师、朋友感召下,我也通读了《史记》《二十五史》及大量的史书著作,创作了《暗渡陈仓》等五部长篇历史小说在境内外出版发行。21世纪头一年,又根据《清史》的阅读,与人合作了新编古装闽剧《兰花赋》,参加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获得中国曹禺戏剧优秀剧目大奖和剧本等九个单项奖。去年又经修改,晋京汇报演出,在中央党校剧场、国家大剧院向党校学员、首都观众演出获得极大反响。2013年夏,根据我对沈葆桢的研究,向省委宣传部申报了创作计划,得到省文艺基金会的立项资助。经过一年半的读书写作,于今年五月终于完成了长达32万字的《台风眼》(又名《驱倭戍台中的沈葆桢》)创作,已交海峡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总之,读书让人上进,读书能引爆潜能;读书让人明志,读书能得一己清欢。
(作者系福州市作家协会顾问,第四届福州读书月“书香人家”)